top of page

下列文章為方世杰教授帶領之價值共創社群(VCC)團隊,長期投入與撰寫之觀念性短文,作為分享推廣之用,若需引用請聯繫我們。

平台經營者主要的職責在於,透過連結策略把對人拉到自己所設計進行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的活動,並且設法讓參與者盡其所能地貢獻所長。更精確地說,平台經營者應該扮演的是平台共創價值的領導者與指揮者 (orchestrator)。

價值共創的迷思與省思(MII大師專欄)

價值共創的概念早在1990年代末期就已形成,而且道理淺顯易懂但是實務界對共創的本質存在一些誤解,以至於迄今仍未善及。作者十餘年來對價值共創研究心得本文中釐清共創的真諦與三個常見迷思,最後則透由綜合式的省思提出三個具體做法。

生態系統的概念與實務意涵 (MII大師專欄)

在 2014年,史上規模最大的股票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在公開說明書中總共提到「生態系統」  (Ecosystem)一詞超過 160次以上。 此外, 如眾所周知,Google在 2011年即廣泛地與 84家科技研發及智慧型手機業者,包括 Broadcom、eBay、以及 Intel等,共同組成開放手機聯盟為第一個全面開放的手機平台,同時提供更多手機軟體的開發與網路服務,進一步建構了Android生態系統。

價值社群有何價值?

社會生活已經從物質的美,昇華為心靈層次的美;這凸顯文化創意產業的存在價值。可是,無形的美、生活的美又該如何創造與評估呢?成大方世杰教授帶研究團隊,希冀藉助領跨領域知識的研究能量,以共創學術、實務與生活的價值。

從「競爭法」到「共創法」:思維邏輯四個轉向

許多的「思維」一直隨著時間持續改變、精進。傳統之競爭策略分析也演變出不同的觀點,例如,思索如何進行價值共創。這篇小文章探討從傳統的「競爭法」到「共創法」,進行比較、分析與說明,本文以「問題」、「策略」、「作法」與「結果」等四個構面來說明這兩種策略於思維上的轉變。

價值為基礎的策略觀

以價值觀點說明使命與願景、VBS的六個精髓、延伸的研究議題與領域等。由方世杰口述、李慶芳與戴士欽整理。

釐清「價值共創」的三個質問

這篇文章以「共同」、「創造」兩個概念解讀「價值共創」的本質。由方世杰教授口述、李慶芳副教授整理。

探究「公私部門夥伴關係」:本質、社會困境與治理機制

欲探究「公私部門夥伴關係」得先瞭解三件事:第一,釐清「公私部門夥伴關係的本質」。第二,公私部門夥伴關係乃處於「社會困境」中。第三,發展突破社會困境的「治理機制」。本文依據上述這的邏輯去探究「公私部門夥伴關係」的本質、社會困境與治理機制等理論脈絡。

價值共創的五個思維邏輯

分享價值共創的五個思維邏輯:有能力、有意願、要互補、要互動、要開創;其中,這五個思維邏輯也是「選擇合作(共創)夥伴」的基本思維。文章由方世杰老師口述、李慶芳整理。

「價值共創模式」之運作

這是一篇學術對話過程的分享,討論「價值共創的機制與模式」,以「人」、「事」、「物」三個觀念說明價值共創的機制。此機制的內涵包括: (1)挑選對的價值共創者; (2)擬定價值共創的主題: (3)滾動價值共創活動。

企業價值評價之初探

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EMBA汪海粟院長來台訪問,汪海粟院長主攻「企業價值評價」。這個領域剛好與「價值共創社群」所的關心的議題有關:「價值創造」、「價值共創」、「價值評論」。(作者為實踐大學國貿系李慶芳副教授)

修煉「責任感」、孕育「責任心」

從「這是我的事」、「要提前完成」、「要感動別人」三個面向解讀責任感,並希冀自己勇於承擔問題、嚴守時間紀律、用心處理問題,能修煉責任感以孕育責任心。

發展「執行價值共創流程」的四個架構

我們透過「價值共創」文獻的閱讀與討論,嘗試發展出執行價值共創流程的「四個架構」。包括:(1)「尋找對的共創者」、(2)「驅動共創歷程」、(3)「投身互動歷程」、(4)「共享共創的群體價值」等四個階段。

孕育社群「共創」的心

價值共創要從「心」開始,才能開創新局。如何擁有共創的心態呢?本文分享三個共創的心:(1)開創的心;(2)一家人的心;(3)分享的心。由內而外,由心境下手,以共創新境;共創的心有多大,所共創的價值有多大。

本文從共創觀點提出創業生態圈共創價值的呼籲。對於新創事業而言,獲利固然為最終目標,但在草創階段需要更多的是外部資源與生存的正當性;另一方面,育成中心雖有資源、能力與規模等限制,但其長期累積的產學資源,足以勝任創業生態系統的關鍵平台;亦即,兩者間存在著互補與價值共創的契機。本文建議新創事業與創新育成中心應在「要什麼」及「怎麼做」方面達成共識,協力共同創造出新創時代。

Please reload

bottom of page